企业时间资金成本双双降低 国际商务区口岸功能更丰富
10月28日,苏州工业园区药品口岸揭牌仪式在国际商务区综保大厦举行。伴随着园区药品口岸功能的正式运作,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将享受到更为便利的服务,药品进口的时间与资金成本将双双降低。这也标志着园区国际商务区口岸功能更加丰富,更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企业入驻,进一步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。

医药产业是苏州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,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8%以上,2013年底达400亿元,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市特色医药板块的代表,仅2014年1-6月就实现生物医药产值139.9亿元。同时,苏州又是外向度较高的城市,医药产业外向带动十分明显,目前,全市药品生产企业中,具有外资性质的企业占比约38%,数量位居全省第一。
2013年10月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,允许苏州工业园区口岸进口药品,进一步完善了苏州市医药产业发展配套功能体系。从今年1月起,园区已正式开启药品进口通关试运行工作。至今,已核发《进口药品通关单》62单,进口药品190批次,货值3900万美元。直接办理业务的企业达8家,包括卫材、惠氏、葛兰素史克、百特等知名医药生产企业。

惠氏作为首批试检企业,半年来已经切实体会到了在园区药品口岸通关的好处。“原先在上海口岸通关,整个流程最快也要8-9天,现在不仅时间可以缩短到3天左右,物流等成本也降低了,最终也将对药品价格产生影响,这是一项不折不扣的亲商惠民举措。”惠氏高级企业进出口主管范小华如是说。
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杨文刚表示,园区药品口岸功能的开通,可辐射整个苏州乃至邻近城市的医药企业,加速进口药品的通关,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。

园区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杨知评,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志强为园区药品口岸揭牌。
编辑 唐晓雯
2014年10月28日
(转载自 SIP新闻中心http://news.sipac.gov.cn/sipnews/sytt/201410/t20141028_301523.htm)